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

60

這次表演我給 60 分;及格是因為大家有盡力,只有及格是因為不僅沒有比練習時好,還出現很多練習時反覆叮嚀卻仍然出現的錯誤,甚至有不曾出現的失誤。

不過我很欣慰你們自己覺得「感覺不對」。我覺得有這種意識與認知代表你們以後會進步更多。我相信你們會愈來愈好。

我們要非常感謝五位學長:奶咪、巨砲、呂明、晏楠、小朱,後面四位還是凌晨兩點決定下去的。我看到他們就像吃了定心丸。

1998 年我第一次參加嘉義管樂節,迄今只有兩年沒去,所以我總共去了十一年。這個活動愈辦愈糟糕。原本的重點放在推廣管樂,到現在根本不知道重點在哪裡(譁眾取寵?)。原本管樂節的重心在演出人員身上,大家可以好好做音樂、交流、切磋、觀摩,整體規劃也對表演團隊很友善,但現在為了維安、熱鬧、還有其他無以名狀的關係,搞得整個活動像個大雜會般不知所云,演出人員也幾近可有可無,反正只要有人吹吹打打就可以了。

我覺得這就是台灣社會的問題:理盲、濫情、不求甚解、不夠認真、自我感覺良好。簡單舉例:

  1. 遊行:規劃的人自己一定沒走過遊行,所以整體配速過慢,特別是一開始總統和市長在前面「帶頭」,簡直是讓後面的樂旗隊痛不欲生。反正咧,重點在總統,因為媒體只會報總統,所以後面的學生變配角也沒關係。
  2. 延宕:不曉得啦啦隊比賽為何會放進嘉義管樂節裡面。放進去就算了,還使得整個行程延宕 75 分鐘。這完全是規劃的問題。時間不對就算了,也不見主辦單位有人告知表演隊伍。我想泰國隊和馬來西亞隊應該一整個囧爆了吧。好一個國民外交。
  3. 收音:我猜收音是為了現場實況轉播,但是不能收音之後還對著場內放音,因為時間差會影響隊伍的聽覺和步伐。不過顯然沒有人在乎,因為大家不認為這是個問題,一方面(表演團隊的)程度還沒有好到會受到影響,另一方面大家也不在乎音樂的平衡問題。所以像 CKMB 這種會在乎的隊伍,要求不收音之後,儼然成為全場音量最小最無趣的表演了。
  4. 場地規劃:場內在演出,僅隔一個馬路、司令台後方,竟然可以同時有兩、三個隊伍在熱身熱嘴,真是熱鬧啊!不過顯然觀眾也不在乎,因為坐在視野最好、中央區的觀眾也不多。這些人都是憑「貴賓證」才能進去。至於該死的表演人員,只能坐在 0 碼線外面曬太陽。(規劃的人顯然也沒有表演過,不知道曬太陽是會消耗大量體力。)
我隨便舉了四個例子,還有很多我就不贅述。

我絕對不是無的放矢。如果別人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,也不代表是我吹毛求疵,因為我(們)都知道、也親自參與過真正「專業的管樂節慶」。我不用舉國外的例子,我只要舉十年前的嘉義管樂節為例即可。我真懷念馮老師統籌一切的年代。



所以我覺得視野很重要。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的決心與執行力。

1 則留言:

  1. 就我一個小觀眾而言,諸如台式嘉年華的"啦啦隊",表演時間延宕等等都還可以忍受.但對於罔顧演出進行中,隔牆在馬路邊大肆"熱嘴","熱手",甚至"尬鼓"影響場內表演者的隊伍真的很鄙視.事實也證明這些隊伍後來的演出水準so so.

    回覆刪除